• 谷歌scholor
  • 观点:6668

  • PDF下载:612

大气活性氮研究综述:南亚视角

卫生部Naseem1和Umesh Chandra Kulshrestha1

DOI:http://dx.doi.org/10.12944/CWE.14.1.04

Nr的空前增长引起了富营养化、臭氧消耗和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过量的Nr生成还会导致植物和人类健康状况不佳、土壤酸化、地下水污染等。南亚地区人口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土地面积仅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4.9%,却消耗了全球60%的肥料养分。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合成肥料消费国。据估计,印度每年消耗约1700万吨Nr,使南亚和印度成为N物种沉积的热点。在印度,氮肥消费量从1950-51年到2013-14年增加了314倍。1951- 1952年每公顷氮肥用量为0.44 kgha1而它是86.2 kha1在2013 - 14所示。由于降雨只持续几个月,所以大部分时间天气炎热干燥。因此,干沉降是该地区污染物去除的关键机制。湿沉积主要发生在季风期。NH的湿沉积3.-N在印度恒河平原被观察到最高。年度NO3.城市、城郊、农村和工业样地-N沉降分别为4.48、2.10、4.06和3.92 kgha1和NH年沉降量4城市、郊区、农村和工业用地的n分别为2.38、2.10、2.38和5.05 kgha1分别。NO的平均总湿沉降量3.-N和NH4印度的平均气温估计为6.01 kha1等于1.97 Tg N/yrNH的平均总干沉降4-N和NO3.-通过降尘得到的氮为0.37 kg / ha10.84千克公顷1分别。NH的平均总干沉降4-N和NO3.-N以气溶胶的形式分别为0.28和1.65千克/公顷1而通过气相干沉积则为4.72 kg / ha1每公顷0.28千克1对NH4-N和NO3.分别- n。这项研究强调了在南亚进行综合氮监测和评估的必要性。

氨;肥料生产;氮氧化物;活性氮;南亚

复制下面引用这篇文章:

张建军,张建军。大气活性氮研究综述:南亚视角。生态学报,2019;14(1)。

DOI:http://dx.doi.org/10.12944/CWE.14.1.04

复制以下内容引用此URL:

张建军,张建军。大气活性氮研究综述:南亚视角。生态学报,2019;14(1)。可以从:https://bit.ly/2CZ49OU


下载文章(pdf)
引用管理器
发布历史


文章发表历史

收到: 11-12-2018
接受: 05-04-2019
审核: OrcidOrcidAlex Kunnathu George
第二次覆核: OrcidOrcid奥尔本Kuriqi
最终批准: 戈帕尔·克里珊博士

介绍

尽管过去发生了频繁而重大的变化,但在过去一万年里,地球环境一直保持着惊人的稳定。1、2这一时期被称为全新世。在全新世时期,自然驱动着环境的变化,因为温度、生物地球化学流动和淡水供应都被限制在一个相对狭窄的范围内,这使得人类得以发展。但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世时代的活动对全球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3、4、5人类活动加速了氮、磷和碳的增加,现在它们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它们有可能显著扰乱这些生物地球化学重要元素的全球循环。6,7值得一提的是,地球最早的氮循环是由缓慢的地质过程和大气反应控制的,但在27亿年前的太古宙,微生物活动的进化形成了现代氮循环,具有很强的自然控制和反馈作用。8

当今时代,人类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改变着全球氮循环。这种转变归因于集约化农业对氮的需求激增,燃烧化石燃料的工业活动以及普遍存在的使用效率低下。人为排放的大量氮进入空气、水和土地,造成环境退化和人类健康问题。9双原子氮(N2)是一种惰性气体,占大气的78%。只有某些能够合成氮酶的细菌和蓝藻细菌才能破坏三键——一种将两个氮分子原子结合在一起的强键。尽管有能力产生氮酶,但这些固氮生物不能轻易地固定大气中的氮。这种低效率背后的制约因素是运行氮酶的高能量成本和生产这种酶对其他元素的大量需求。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以及植物和藻类生物量受到氮的限制。10、11

图1:氮循环。虚线箭头描绘了自然周期中人为因素的增加(修改自batye和他的同事)26
点击此处查看图


农业生产力与氮循环

在农业实践的早期阶段,人类将人类和动物的粪便送回田地,从而增加氮(和磷)并提高作物产量。在20世纪初th世纪初,Fritz Harber和Carl Bosch开发了一种从大气氮中去除合成活性氮(Nr)的工业工艺2。这个过程很快成为合成富氮肥料的一种手段。与此同时,工业过程和内燃机的采用导致无处不在的氧化氮(NOx)排放到大气中。12通过使用合成肥料的集约化农业实践促进粮食生产很快成为环境恶化的根源。令人惊讶的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增长了78%,而活性氮的产生却增加了120%,而且每年都在继续增加。人为活动,主要是为集约化农业生产肥料和种植豆科作物,转化了约1.2亿吨大气氮2变成了Nr,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量。大部分新生产的Nr进入了环境,在陆地系统中积累,污染水道和沿海地区,并向大气中增加了许多气体。13

活性氮的来源

天然来源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固氮作用

BNF是微生物介导的一组转化双原子氮(N)的反应2)变成氨(NH)3.)。BNF是Nr进入海洋和陆地环境的输入过程。建议范围为60-200千兆吨/年,14全球海洋生态系统BNF的计算值为125 TgN/年。15除此之外,其他估计显示其速率为140亿吨/年16145亿吨/年。17在同样的流动中沃斯et al .,18建议全球海洋生物固氮的这个值为140(±50)TgN/yr。

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固氮作用

BNF被认为是固定氮的主要非人为输入,是量化全球氮循环人为输入量的重要参考。19自19世纪末鉴定以来th世纪以来,BNF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具有生态价值的话题。17回顾一下,Vitouseket al .,20.估计工业化前陆地BNF为58 (40-100)TgN/yr。然而,不确定性的范围很广,在BNF估计方面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20.

图2:活性氮的来源。
点击此处查看图


闪电

闪电是对流层中氮氧化物(NOx)的重要来源。21 - 22日莱维et al .,23全球NOx年排放量在2-6 TgN/yr之间,大多数可能的范围在3-5 TgN/yr之间,最新的值接近5 TgN/yr。

人为来源

尽管不确定,但人类诱导的固氮作用比自然固氮作用更广为人知。24活性氮的人为产生主要有三个来源。

哈伯-博世工业综合

Haber-Bosch合成法用于还原N2在北半球3.,主要用于合成氮肥,也作为一些工业过程的原料。从本世纪初开始,每年120亿吨/年或NH3.是由哈伯-博世工艺生产的。80%的NH3.已用于氮肥的合成,其中20%用于工业过程作为原料。9

图3:人为来自化石燃料燃烧的活性氮(Nr)生成速率(单位为TgN/yr)(橙色线)、种植诱导的生物固氮(蓝色线)、Haber-Bosch过程(绿色线)和总生成(红线)。32岁,9
点击此处查看图

请注意,表6.9给出了更新。自1850年以来的数据只有报告,因为自1750年以来没有公布的估计数据。38

栽培生物固氮(CBNF)

在最新的评论中,Herridgeet al .,25据报道,CBNF产生的Nr在50至70万亿兆吨/年之间。该范围的中心值为60 TgN/yr。这些作者将报告氮固定的未发表和已发表的数据与粮农组织农业生产数据库(FAOSTAT)中的谷物和豆类产量和面积数据结合起来使用。25很明显,CBNF值(60TgN/年)非常接近工业化前时期的BNF值(58 TgN/年)。24

燃烧的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的燃烧归因于煤和石油向大气中释放的氮,而煤和石油是固定氮的长期地质储层。此外,高温燃烧过程固定了大气中一小部分氮。在内燃机和发电厂中燃烧化石燃料,特别是用于发电,是由于氧化氮化合物的产生而产生的最普遍的过程。通常产生的化合物主要是NO和NO2当大气中N2被氧化,尽管燃料中的氮化合物也有助于这些化合物的形成。27估计从克里斯蒂安•范维伦et al .,28表明,在2000年,全球NOx的生产和排放为~ 40 TgN/年。在这40 TgN/年的总量中,30 TgN/年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5 TgN/年来自土壤的NO排放,5 TgN/年来自生物质的燃烧。尽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可以假设,尽管工业继续发展,非洲和亚洲的排放控制措施将在2021年中期将排放量减少到大约30千兆吨/年世纪。24

其他来源

全球生物圈包含10个19g (N)在一个固定的形式下比10小很多21总沉积岩中固定氮的G。17这种氮存在于沉积岩中,特别是当有机物埋在淡水和海洋沉积物中时。在埋藏过程中,氮以硅酸铵矿物或有机氮的形式并入沉积地层29此外,在干旱地区的底土带中也发现了以硝酸盐形式存在的生物可利用氮。它在第四纪的全新世一直在那里聚集。30.

营养循环的局限性和典型例子假设陆地生态系统只能从大气中获得新的氮,但是Morfordet al .,31表明,富氮的沉积岩也会释放出少量的Nr(图2中未显示)。长期以来,这种生态上有效的氮源一直被忽视。

Nr的影响

对更多粮食和能源生产的需求空前增长,极大地导致化肥使用和化石燃料燃烧的增加,最终导致环境中Nr的损失加剧。这些氮添加的不利影响无处不在,而且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水的退化(硝酸盐浓度增加)和空气质量(烟雾、地面臭氧、颗粒物)、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淡水富营养化、平流层臭氧消耗以及沿海生态系统死区的形成。32、33下面讨论了不同类别下nrn的影响。

对大气的影响

不像大气中的CO2比工业化前的水平增加了约40%,34环境中的氮含量增加了100%以上。这种增加主要归因于人为活动。9每年由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固氮产生的人为氮中,只有四分之一转化为惰性氮2气体,6而其余三分之三的部分则以活性氮的形式存在,并在数年或数十年内继续循环并在环境中积累9因此许多微量气体包括氮2O, NO和NH3.释放到大气中。35一氧化二氮(N2O)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温室气体。36氮的排放2O直接影响全球变暖,其增温效应是长期的,因为它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100年。37N2O主要通过土壤微生物活动,如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进入对流层。在对流层中,N2O在平流层中是不活泼的,它通过与受激发的氧原子反应或光解作用而被破坏,它可以催化平流层臭氧破坏的过程。1750 - 2011年间,N2O排放量增加了20%,从271 ppb增加到324.2 ppb。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大气中氮的浓度2O以0.73±0.03 ppb/年的速率增加,在过去20年中,人类活动造成的O排放量稳步增加,为6.9 Tg/年。氮的主要排放源2O是Nr在海洋和土壤环境中的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见图1)。40岁,38

图4大气中氧化亚氮的增加。39
点击此处查看图


NO和NH浓度的变化3.需要在局部、区域和次大陆尺度上进行评估,因为这一事实背后的原因是这两种气体都比氮更具活性2大气中的O。事实上,NO在许多大气反应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影响大气中主要氧化剂OH自由基的浓度。41除此之外,NO在对流层臭氧(O)的光化学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3.),是对植物生产力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最重要的气体污染物。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当NO浓度很高时,甲烷、非甲烷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的氧化会导致臭氧的净产生,43、44但在NO浓度较低的时候,这些化合物的氧化作用就会成为臭氧的储存库。最后,NO氧化生成HNO3.,它是酸雨的主要成分。NO的排放有多种来源,包括施肥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但燃烧是NO排放的最大来源。45

一项研究由克鲁岑指挥46和约翰斯顿47结果表明:氮氧化物(NOx = NO +NO2)催化破坏臭氧通过

No + o3.没有2+ O2

O + no2No + o2

净:0 + 03.2 o2

N的表面发射2O是平流层NO的主要来源X。48N2O在对流层中排放,在对流层中它非常稳定,然后被运送到平流层,在平流层中它释放出活性化学物质,通过氮氧化物催化的过程破坏平流层臭氧。49

在大气中,氨作为主要的酸中和剂,影响雨水、云和气溶胶的pH值。与NO类似,氨从其源头排放后,被输送到大气中,并通过干沉积、气体吸收或溶液形式进入生态系统。有许多研究证明了NH的挥发性3.从氮肥。50岁的51全球近70%的氨排放来自人为来源。52氮在陆地和海洋中的加速沉积伴随着氮向大气中的加速排放。53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很明显,一个持续和活跃的生物圈需要向生物学上重要的分子中添加氮。54例如,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需要氮。55据推测,目前世界上40%的膳食蛋白质来自合成肥料56如果没有由哈伯-博世工艺合成的氮肥,目前的粮食生产将不足以维持空前增长的世界人口。25虽然在许多发达国家,通过集约化农业方法获得的产品导致不健康的饮食,但在其他地方,土壤养分储备枯竭,加上缺乏合成肥料,最终导致普遍的营养不良。57进入环境后,Nr会影响陆地、大气和水生领域,并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类健康和福祉。58人类产生的活性氮可以以消极和积极的方式影响健康,但当产生的活性氮增加时,健康益处可能会饱和,而负面影响则普遍存在并多样化。活性氮的增加直接(例如空气和水污染)和间接(例如对疾病的生态反馈)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环境中活性氮的人为增加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一些直接和明确的后果。“直接”一词是指由于饮用饮用水中的Nr颗粒和其他化合物(如硝酸盐)而造成的健康后果。无论是在发达地区还是在发展中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都归因于肥料的使用。世卫组织规定了安全饮用水中硝酸盐- n的最高标准浓度为10 ppm。59、60一些潜在的健康后果归因于高硝酸盐水平,包括癌症、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或蓝婴儿综合症——婴儿更容易患蓝婴儿综合症——以及生殖系统相关问题。61年,62年

由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以及化肥的使用,氮氧化物水平不断增加导致对流层臭氧的产生。63此外,NOx和O3.接触这些物质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眼睛刺激、咳嗽、哮喘,并诱发呼吸道炎症等。64没有2由于室内污染的影响,高浓度的铅每年可能造成近200万人死亡,65多项研究表明,细颗粒物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和哮喘呈正相关。66

固定无机氮,最常见的是硝酸盐(NO)3.-)和铵(NH)4+)在控制生物圈初级生产力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67年,25人类对环境的氮的增加可以引起生态的大量变化,这些变化几乎肯定包括一些疾病的动态。68现在有一些证据表明,许多关键病媒的分布和数量,包括西尼尔河和疟疾的蚊子宿主,可能受到氮可用性变化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疟疾幼虫丰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按蚊sp。蚊子与地表水无机氮浓度。69年,70年幼虫丰度与按蚊还发现了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藻类生产力指数69年,71年但并非所有相关都是正相关。71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也是氮循环增殖的普遍和明显的影响。72富营养化作为一种生态变化,也可能影响人类健康,因为有害藻华的普遍增加被归因于人类活动造成的营养负荷。73年,72年有害藻华可能包括由藻类合成的毒素Pfiesteria Shumway和piscicida -河口鞭毛藻——并由各种蓝藻以及失忆症、神经性、麻痹性和/或腹泻性贝类中毒。73此外,赤潮会破坏营养来源和生态系统。通过这种方式,它们可以间接影响人类。72最终,霍乱的爆发长期以来一直与沿海地区的藻华有关,霍乱弧菌与广泛的海洋生物有关。74年,75年

Nr对自然生态系统有何影响?

氮的形态和总量、暴露时间、物种的内在生态系统特性(如酸中和能力、肥力和敏感性)等因素决定了Nr对物种的影响。76直接从环境中吸收元素的生物,如敏感的藻类、苔藓植物或地衣,在高浓度的Nr(特别是还原N)下可能面临毒性。77一般来说,Nr通过水或土壤酸化、营养物富集、氧(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耗竭、加剧气候变化或病原体等其他应激源的影响或改变养分比例等途径影响生物。

富营养化的

从人为来源向水体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如氮和磷,可引起藻类生物量的集约化生产。这个过程被称为富营养化。当微生物消耗这些有机物质时,水中的氧气含量急剧下降。此外,公司2是微生物呼吸时产生的,它增强了水的酸度。78 - 80通常,肥料径流、富含营养的沉积物侵蚀或污水排放等地表来源会使沿海和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富集。在低营养生态系统中,多样性或生物量可能随着养分负荷的增加而增加。81然而,当Nr和磷的可用性增加时,这些营养物质的有效同化者浮游植物逐渐优于受其他因素限制的物种(例如,需要光的底栖初级生产者或需要二氧化硅的硅藻)。它会导致低多样性的藻类和蓝藻爆发,从而导致有毒化合物的释放和地表水缺氧。因此,这可能对高营养水平的生物,如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产生不利影响。82年,83年地表沉积物和底水,特别是在水周转率低的生态系统中,由于浮游植物华生生物量的沉积和分解,可能会耗尽氧气。84这再次将底栖生物群落推向了不那么耐受性的物种。这种营养循环的变化,反馈到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改变。底栖生物群落的变化改变了沉积物和上覆水中营养物质的循环。85

陆地生态系统

高浓度的活性氮直接导致叶片损伤,特别是低浓度植物的危害更大。有些活性氮对植物的毒性特别大。86

在许多陆地生态系统中,氮是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养分87而通过大气沉积沉积的活性氮可能会削弱植物物种丰富度——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被定义为“给定群落中的物种数量”。88氮的慢性富集是由于几种植被的氮有效性逐渐增加。Nr可用性的增加导致了竞争性排斥,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种不能在单一资源上共存,这相对于对该资源的需求来说是很低的,特别是在土壤条件为寡营养到中营养的地方。6当植物根系从氮肥中获得丰富的活性氮时,它们对菌根真菌的活性氮需求较少,这可能导致土壤中植物向菌根真菌分配的有机碳减少。89活性氮还会影响游离细菌和固氮真菌,对土壤养分循环和有机质矿化等重要物理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微生物过程、微生物群落或植被组成和生长的变化是土壤中动物群与氮反应的方式。90年,91年当土壤微生物群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土壤有机质周转、水分入渗、土壤团聚性等重要物理性质的改变。92年,93年

南亚情景

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南亚,但它的土地面积仅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4.9%,森林面积占世界的2.98%,耕地面积占世界的15.4%,海岸线占世界的4%,包括孟加拉国、阿富汗、不丹、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印度等国。由于亚洲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氮肥的消耗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导致了环境的退化和生态功能的破坏。尽管外部氮利用效率较低(低至30-35%),但南亚地区消耗了全球60%的肥料养分。全球氨柱(mg m)卫星图片2)红外大气探测干涉仪(IASI)探测到印度-恒河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存在大量氨气柱。94

此外,印度是最大的合成氮肥消费国之一,每年消耗约1700万吨氮肥(图5)。在印度,大量人为释放到环境中的氮的命运尚不完全清楚。95

它是值得注意的是,2015-2016年,印度消耗了全球化肥氮产量的15.5%。从1970年到2010年,肥料氮的消耗量增加了11倍,同时环境中Nr的损失增加了约4%,同期作物的肥料氮消耗量增加了3倍。除此之外,CBNF也是生物圈中氮的输入途径。全球CBNF估计在50-70 Tg/Nyr之间。在这5.20至5.76万亿公吨/年中,仅印度就贡献了其中43%的贡献来自豆类,32%来自谷物。

图5:2007年全印度肥料养分(氮)消费量一个€08至2010一个€11.
点击此处查看图


矿物粉尘及其与HNO的相互作用3.

矿物粉尘对大气过程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此外,被风吹来的土壤颗粒对养分循环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也有显著影响。接受这种沉积的土壤可能变得富含营养物质,否则这些土壤中不存在这些营养物质。与温带不同,热带大气具有高负荷的矿物粉尘。96年,97年通过矿物粉尘的营养物质运输可以影响陆地系统的初级生产。98 - 100在大气尘埃丰富的地区,几乎所有的大气硝酸盐都以硝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尘埃中。除此之外,在北半球和南半球,超过40%的硝酸盐浓度与矿物粉尘有关。由于钙显示出对硝酸的高缓冲能力,矿物粉尘中钙的存在巩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大气中硝酸盐的主要成分是以粉尘相关硝酸盐的形式存在的。硝酸以气相形式运输到较远的距离是不可能的,但是,从源位置吸附在矿物粉尘表面,硝酸可能到达那些最初没有显著HNO浓度的偏远地区3.。当与大颗粒矿物粉尘(HNO)相结合时3.与干沉积相比,从大气中移除的速度更快。101

在对流层中,包括液相(雨水、雾和云)、气相和可能的某些悬浮粒子,有许多化学途径使氮、硫的氧化物和有机化合物转化为酸。反应动力学和氧化物质在对流层生成的速率,对酸的生成速率有重要影响。102图6描绘了对流层湿沉积和干沉积的机制。

从世界各地收集到的矿物粉尘颗粒由于非均相反应而与硝酸盐有关联,并且在下午晚些时候发现硝酸盐离子的最大峰值强度较高,这也是气相硝酸峰值最高的时间。103一些研究提出了硝酸盐和钙离子之间的关系。其中一项研究是由Pakkanen104在芬兰南部,这表明环境中的硝酸被碳酸钙中和3.存在于尘埃颗粒中。汉克进行的一项研究et al .,105矿物粉尘颗粒有效地吸收气相HNO的事实3.。这种吸收对印度等热带国家可能意义重大。

施用氮肥和干湿沉降氮肥3.也没有3.每公顷印度

自1950-51年以来,印度的肥料氮消耗量呈指数级增长,这归因于为养活快速增长的人口而进行的集约化农业实践。在64年间,氮肥用量增加了314倍。它的价值从1950-51年的0.055万吨增加到2013-14年的16.75万吨。1951- 1952年每公顷氮肥消耗量为0.44 kgha1而它是86.2 kha1在2013 - 14所示。目前,印度的氮肥消费量仅次于中国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三。在印度,农业总氮消费量从1961年的3.58 Tg增加到2010年的23.17 Tg。106

大气中活性氮的沉积

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在大气气相中,Nr物种开始在大气中转化和运输,并远离源区沉积。这些Nr物质通过干湿沉降机制从大气中去除。天气干燥或潮湿均以沉积为准;这取决于气候条件。在温带地区,降水是大气污染物清除的主要机制,包括全年的Nr物种。但在干旱条件持续较长时间的地区(没有或较少降水),干沉积是负责去除大气污染物的关键机制。最后一种机制在印度占主导地位,因为在印度,~ 90%的降水只发生在从6月到9月的季风期。在一年中的其他月份,干沉降是去除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机制。由于热带地区受普遍存在的太阳辐射和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影响,因此Nr的气相到颗粒相转变速率高。此外,大气酸度、颗粒负荷、土地利用动态和大气光化学决定了Nr物种的命运。107悬浮在大气中的矿物和土壤粉尘,通过非均相化学反应作为酸性含氮物质的主要清除者。108 - 110

印度次大陆上Nr的湿沉降通量

硝态和铵态气溶胶的大气沉降可导致接收环境富营养化和酸性沉降。此外,气态的Nr像NO一样2和NH3.会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不利影响。Kulshresthaet al .,111NH报道4+也没有3.-工业用地、城市用地、城郊用地和农村用地4种不同用地类型的沉积通量。在本研究中,最高的NO3.-N沉积通量发现于城市和最高NH4在工业现场发现-N沉积通量。NO的年沉降量3.城市、郊区、农村和工业用地的n分别为4.48、2.10、4.06和3.92 kgha1分别。另一方面,NH的年沉积量4城市、郊区、农村和工业用地的n分别为2.38、2.10、2.38和5.05 kgha1分别111Dentener报道了区域和全球尺度上氮沉积的多模态评估et al .,112T总平均NO的湿通量3.-N和NH4-N估计是6.01kgha1氮沉降。对于印度,这个值相当于1.97 Tg N/yr的湿沉积。这种沉积通量远小于农业实践中施用的氮肥量。113

图6:对流层中酸的干湿沉积机制。
点击此处查看图


印度次大陆上Nr的干沉降通量

“干沉降”过程是去除大气中Nr的关键因素。114在印度,除湿沉降外,颗粒和气体的干沉降也同样重要,大气粉尘对Nr物种的干沉降起着关键作用。根据粒子化学和大气条件的不同,灰尘为气态HNO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吸收点3.,没有3.-也没有2。此外,降尘NO3.和NH4散发出关于气体和粗颗粒如何相互作用的关键信息。Tiwari进行的研究et al .,115德里六个站点的NCR显示,尘埃下降了NO3.-通量从1.24 mg/m2Chuchchak的日平均浓度为16.45 mg/m2/天在SMA工业状态下,降尘NH4+通量范围为0毫克/米2Chuchchak的日平均为16.33 mg/m2/day的SMA工业状态,清楚地表明工业状态现场的NO干沉积量最高3.-和NH4+丘赤恰克的降尘通量最低,为村庄。这些结果表明,作为不同Nr物种的重要贡献者,降尘在这些物种的干沉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NH的干沉积速度4+也没有3.-在自然表面(决明子叶)发现1.60厘米每秒11厘米9秒1分别。116这些相对较高的NH沉积速度4+也没有3.-清楚地表明,氮颗粒的干沉积是将这些物种从大气中去除的重要机制。在印度,NH的平均总沉降量4-N和NO3.-通过降尘得到的氮为0.37 kg / ha10.84千克公顷1分别。NH沉积4-N和NO3.-N以气溶胶的形式分别为0.28和1.65千克/公顷1而通过气体干沉积,它发现4.72千克公顷1每公顷0.28千克1对NH4-N和NO3.分别- n。117

根据Kulshrestha给出的估计,117印度排放了6.24 TgN,作为主要的Nr,但平均总Nr沉积(NH)4-N和NO3.-N)为3.61 TgN/yr,这可能是由于所有含氮物种没有包括在沉积计算中。(NH)的平均总干湿沉降量4-N和NO3.-N)分别为1.64和1.97 Tg N/yr,表明干沉积和湿沉积过程同等重要。

污染物的长距离跨界移动

与世界不同区域一样,空气污染物的远距离运输和跨界移动也对南亚生态系统构成威胁。作为季节的函数,来自不同地区的气团如中东、印度洋、非洲和欧洲等,延伸到南亚。与湿沉降事件相关的轨迹分析表明,起源于中东和欧洲的气团转移了喜马拉雅地区大量的酸性污染物。118同样,越过卡纳塔克邦北部胡德河的污染物长途运输是西高止山脉敏感生态系统受到威胁的一个指标。119因此,决策者应该把重点放在远程运输和来自遥远的欧洲、中东以及附近国家的跨界污染问题上。

结论

1.由于农业和工业部门对固定氮的需求增加、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种植生物固氮,大气固氮的人为加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显著扰乱全球氮循环的正常流动。

2.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热带国家,年消费量约为1700万吨,这使其成为Nr物种来源和转化的重要热点。然而,该地区的粉尘负荷高于温带地区,粉尘颗粒的非均质化学性质影响了大气中Nr物种的丰度。此外,由于存在大量的太阳辐射和普遍存在的水蒸气含量,热带地区气相到颗粒相的转换率很高。

3.大多数研究都是在短期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存在一些差距和对预算的疑问。因此,南亚地区需要非常强大的各种活性氮的排放和沉积预算,这需要一个系统的网络。在相对长期监测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进行综合评估,作为提出新政策建议的基础。

4.干沉降是该地区大气中Nr的主要清除机制。这是因为湿沉积在印度主要盛行于季风期,从7月延伸到9月。在一年中剩下的八个月里,没有或很少有降水。NO的年沉积量3.-N在城市站点较高,而NH的年沉积量较高4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工业用地的-N值较高。

5.Nr的沉积也受污染物的远距离迁移和跨界运动的影响。据报道,由于来自西部地区的气团,喜马拉雅地区Nr的沉积增加。

致谢

我们衷心感谢印度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为开展这项研究提供的财政援助。我们也感谢感谢Dr. Wim de Vries教授的宝贵意见及IPCC提供版权许可。

参考文献

  1. Dansgaard, W., Johnsen, S. J., Clausen, H. B., Dahl-Jensen, D., Gundestrup, n.s., Hammer, c.u,…& Bond, G.(1993)。250kyr冰芯记录的过去气候普遍不稳定的证据。自然生物医学工程学报,364(6434):218。
    CrossRef
  2. Rioual, P., Andrieu-Ponel, V., Rietti-Shati, M., Battarbee, R. W., de Beaulieu, J. L., Cheddadi, R.…& Shemesh, A.(2001)。最后一次间冰期法国气候稳定性的高分辨率记录。自然生物医学工程学报,41(6):393。
    CrossRef
  3. 斯蒂芬,W.,桑德森,R. A.,泰森,P. D., Jäger, J.,马特森,P. A.,摩尔三世,B.,…&沃森,r.j.(2006)。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一个处于压力之下的星球。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媒体。
  4. Steffen, W., Crutzen, P. J., & McNeill, J. R.(2007)。人类世:人类正在压倒大自然的强大力量。AMBIO:人类环境杂志科学通报,36(8):614-621。
    CrossRef
  5. Crutzen, p.j.(2002)。人类地质学。自然生物医学工程学报,415(6):23。
    CrossRef
  6. 格鲁伯,N.和加洛韦,J. N.(2008)。全球氮循环的地球系统视角。自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41(7):393。
    CrossRef
  7. Mackenzie, F. T., Ver, L. M., & Lerman, A.(2002)。世纪尺度的氮和磷控制着碳循环。化学地质学科学通报,2009(1-4):13-32。
    CrossRef
  8. Canfield, D. E., Glazer, A. N., & Falkowski, P. G.(2010)。地球氮循环的演化和未来。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报,33(6):1192 - 1196。
  9. 加洛韦,J. N.,汤森,A. R.,埃里斯曼,J. W., Bekunda, M.,蔡,Z.,弗雷尼,J. R.,…& Sutton, m.a.(2008)。氮循环的转变:最近的趋势、问题和潜在的解决方案。科学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32(5):889-892。
    CrossRef
  10. 卢根斯,F. K.和塔巴克,E. J .,(2001)。大气:气象学导论(第88-98页)。新泽西州:普伦蒂斯大厅。
  11. Elser, j.j., Bracken, m.e., cleeland, e.e., Gruner, d.s., Harpole, w.s., Hillebrand, H.,…J. E.史密斯(2007)。全球淡水、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主要生产者氮磷限量分析。生态学通讯科学通报,10(12):1135-1142。
    CrossRef
  12. 维图塞克,p.m.,阿贝尔,j.d.,豪沃思,r.w.,利肯斯,g.e.,马特森,p.a.,辛德勒,d.w.,……蒂尔曼,D. G.(1997)。人类对全球氮循环的改变:来源和后果。生态应用程序工程学报,7(3):737-750。
    CrossRef
  13. 卡彭特,S. R.和金恩,O.(2003)。湖泊生态系统的制度变迁:模式和变化(卷15)。奥尔登多夫/陆河:国际生态研究所。
  14. Duce, r.a., LaRoche, J., Altieri, K., Arrigo, k.r., Baker, a.r., Capone, d.g.,…R. J.盖德(2008)。大气人为氮对公海的影响。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报,32(5):893-897。
  15. 格鲁伯,N.和萨米恩托,J. L.(1997)。海洋固氮和反硝化的全球格局。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科学通报,11(2):235-266。
    CrossRef
  16. Canfield, d.e., Glazer, a.n.和falkowski, p.g.(2010)。地球氮循环的演化和未来。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报,33 (6):1192 - 1196
    CrossRef
  17. 加洛韦,j.n. N,丹德纳,f.j.,卡彭,d.g.,博耶,e.w.,豪沃思,r.w.,塞茨辛格,s.p.,……&卡尔博士(2004)。氮循环:过去、现在和未来。生物地球化学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30(2):593 - 596。
    CrossRef
  18. Voss, M., Bange, H. W., Dippner, J. W., Middelburg, J. J., Montoya, J. P., and Ward, B.(2013)。海洋氮循环:最近的发现、不确定性和气候变化的潜在相关性。英国皇家学会哲学学报B辑:生物科学368(1621)。
    CrossRef
  19. 维图塞克,p.m.,卡斯曼,k.e.n.,克利夫兰,C.,克鲁斯,T.,菲尔德,c.b.,格林,n.b.……(2002)。走向对生物固氮的生态学理解。在区域到全球尺度的氮循环(页1-45)。施普林格,多德雷赫特。
    CrossRef
  20. Vitousek, P. M., Menge, D. N., Reed, S. C., and Cleveland, C.(2013)。生物固氮:陆地生态系统的速率、模式和生态控制。英国皇家学会哲学学报B辑:生物科学368(1621)。
    CrossRef
  21. 顾,B。,J。,最小值,Y。,通用电气,Y。,朱,问,加洛韦,J . N。c . & Peng(2013)。工业氮在全球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科学报告3., 2579年。
    CrossRef
  22. 铁修,张荣,Brasseur, G.,和雷伟(2002)。闪电产生的全球NO x。大气化学杂志43(1), 61 - 74。
    CrossRef
  23. 李维,h.i.r.a.m, Moxim, w.j., Kasibhatla, p.s.和Logan, j.a.(1991)。生物质燃烧对对流层活性氮的全球影响。在全球生物质燃烧。大气、气候和生物圈的影响
  24. M。D。福勒,Coyle, Skiba, U,萨顿,M·A。斗篷,j . N。里斯,S。,……&Vitousek, P.(2013)。21世纪的全球氮循环。英国皇家学会哲学学报B辑:生物科学368(1621)。
  25. Herridge, D. F., Peoples, M. B.和Boddey, R. M.(2008)。农业系统生物固氮的全球投入。植物和土壤生物医学工程学报,31(1-2):1-18。
    CrossRef
  26. Batty W., Aneja v.p ., Schlesinger W. H .(2017)。氮是下一个碳吗?地球的未来,5(9): 894 - 904。
    CrossRef
  27. 韦恩,r.p.(1991)。大气化学,第2版。克拉伦登。
  28. van Vuuren, D. P, Bouwman, L. F, Smith, S. J, and Dentener, F.(2011)。人为向大气排放活性氮的全球预估:对科学文献中各种情景的评估。当前对环境可持续性的看法3 (5): 359 - 369。
    CrossRef
  29. 霍洛威,J. M.和达尔格伦,R. A.(2002)。岩石中的氮:赋存状态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意义。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6(4)。
    CrossRef
  30. Walvoord, m.a., Phillips, f.m., Stonestrom, d.a., Evans, r.d., Hartsough, p.c., Newman, b.d., and striegl, r.g.(2003)。沙漠土壤下的硝酸盐储存库。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报,302(5647):1021-1024。
    CrossRef
  31. Morford, s.l., Houlton, b.z.和Dahlgren, r.a.(2011)。从富氮基岩中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和氮储量。自然生物医学工程学报,437(3):78。
    CrossRef
  32. 加洛韦,J. N.,阿贝尔,J. D.,埃里斯曼,J. W., Seitzinger, S. P.,豪沃思,R. W.,考林,E. B.,科斯比,B. J.(2003)。氮级联。爱尔兰联合银行公告53(4): 341 - 356。
  33. sigenthaler, U, Stocker, t.f., Monnin, E, l thi, D, Schwander, J., Stauffer, B.,…&Jouzel, J.(2005)。晚更新世稳定的碳循环-气候关系。科学, 310(5752): 1313-1317。
    CrossRef
  34. 斯托克,T.(主编)。(2014)。气候变化2013:自然科学基础:第一工作组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的贡献。剑桥大学出版社。
  35. M. J. Eichner(1990)。施肥土壤的氧化亚氮排放:现有数据摘要。环境质量杂志科学通报,19(2):272-280。
    CrossRef
  36. Albritton, D. L, Derwent, R. G., Isaksen, i.s.a, Lal, M., and wuebbles, D. J.(1994)。微量气体辐射强迫指数。气候变化[j] .中文信息学报,1994:163-203。
  37. US-EPA(美国环境保护署)(2011)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和汇清单:1990-2009。报告EPA 430-R-11-005。美国华盛顿特区。
  38. Ciais, P., Sabine, C., Bala, G., Bopp, L., Brovkin, V., Canadell, J.,…& Jones, C.(2014)。碳和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气候变化2013:物理科学基础。第一工作组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的贡献(第465-570页)。剑桥大学出版社。
  39. https://www.pmel.noaa.gov/cfc/nitrous-oxide) 14/8/17
  40. Dalal, R. C, Wang, W., Robertson, G. P, and Parton, W. j(2003)。澳大利亚农业用地的一氧化二氮排放和缓解办法:审查。土壤的研究科学通报,41(2):165-195。
    CrossRef
  41. Reich, p.b.和Amundson, r.g.(1985)。环境臭氧水平降低了树木和作物物种的净光合作用。科学(华盛顿)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3(4):566-570。
    CrossRef
  42. Chameides, W. L, Kasibhatla, P. S, Yienger, J.和H . Levy, I. I.(1994)。大陆尺度都市农业综合体的增长,区域臭氧污染和世界粮食生产。科学生物工程学报,26(5):74-78。
    CrossRef
  43. Jacob, D. J, & Wofsy, S. C.(1990)。雨季亚马逊森林上活性氮、碳氢化合物和臭氧的预算。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大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35(6):1673 - 1674。
    CrossRef
  44. Williams, E. J, Hutchinson, G. L, & Fehsenfeld, F. C.(1992)。土壤中NOx和N2O的排放。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科学通报,6(4):351-388。
    CrossRef
  45. 李维,h.i.r.a.m, Moxim, w.j., Kasibhatla, p.s.和Logan, j.a.(1991)。生物质燃烧对对流层活性氮的全球影响。在全球生物质燃烧。大气、气候和生物圈的影响
  46. Crutzen, p.j.(1970)。氮氧化物对大气臭氧含量的影响。皇家气象学会季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36(4):391 - 391。
    CrossRef
  47. 约翰斯顿,H.(1971)。氮氧化物对平流层臭氧的减少莱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5年)。
  48. r·p·韦恩,大气化学(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2000年3版),第775页。
  49. 198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50. 芬恩,L. B.和霍斯纳,L. R.(1985)。氨从铵或成铵氮肥中挥发。在土壤科学进展(页123 - 169)。纽约斯普林格出版社。
    CrossRef
  51. Denmead, o.t.(1990)。澳大利亚的氨预算。土壤的研究科学通报,28(6):887-900。
    CrossRef
  52. 施莱辛格,W. H.和哈特利,A. E.(1992)。大气nh3的全球预算。生物地球化学科学通报,15(3):191-211。
    CrossRef
  53. 加洛韦,j.n.,利肯斯,g.e.,基恩,w.c.,和米勒,j.m.(1982)。世界偏远地区的降水组成。地球物理研究杂志:海洋87(C11): 8771 - 8786。
    CrossRef
  54. 霍华德,J. B.和里斯,D. C.(2006)。固定N2需要多少金属?生物固氮机理综述。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03(46): 17088 - 17093。
    CrossRef
  55. 利肯斯,g.e.,鲍曼,f.h, &约翰逊,n.m.(1981)。陆地生态系统主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些观点, 93 - 112。
  56. Smil, V.(2004)。丰富地球:弗里茨·哈伯,卡尔·博世,和世界粮食生产的转变。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
  57. 汤森德,a.r.,豪沃思,r.w.,巴扎兹,f.a.,布斯,m.s.,克利夫兰,c.c.,科林奇,s.k.,……马林文(2003)。全球氮循环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生态与环境前沿浙江农业学报,1(5):240-246。
    CrossRef
  58. Volk, M., Bungener, P., Contat, F., Montani, M., & Fuhrer, J.(2006)。草地产量在5年内下降了四分之一空气臭氧熏蒸。全球变化生物学生态学报,12(1):74-83。
    CrossRef
  59. Agrawal, g.d., Lunkad, s.k., and malkhed, T.(1999)。印度地下水中弥漫的农业硝酸盐污染。水科学技术生态学报,39(3):67-75。
    CrossRef
  60. 奥内马,O.,布尔斯,p.c.m.,范·埃尔特,m.m.,弗拉特斯,B.,范德米尔,h.g.,罗斯特,c.w.j.,……威廉,W. J.(1998)。硝酸盐从农业中渗入地下水:荷兰政策和措施的影响。环境污染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9(1):471-478。
    CrossRef
  61. Gupta, S. K, Gupta, R. C, Seth, A. K, Gupta, A. B, Bassin, J. K, & Gupta, A.(2000)。饮用水中硝酸盐浓度高地区的甲基血红蛋白血症。印度国家医学杂志生态学报,13(2):58-60。
  62. 克莱默,M. H,赫瓦尔特,B. L,克劳恩,G. F,卡尔德隆,R. L,和朱拉内克,D. D.(1996)。1993-1994年美国水传播疾病暴发监测。
  63. Chameides, W. L, Kasibhatla, P. S, Yienger, J.和H . Levy, I. I.(1994)。大陆尺度都市农业综合体的增长,区域臭氧污染和世界粮食生产。科学生物工程学报,26(5):74-78。
    CrossRef
  64. von Mutius, E., Pearce, N., Beasley, R., Cheng, S., von Ehrenstein, O., Björkstén, B., and Weiland, S.(2000)。结核病的国际模式和哮喘、鼻炎和湿疹症状的流行。胸腔生物医学工程学报,55(6):449-453。
    CrossRef
  65. Wolfe, A. H.和Patz, J. A.(2002)。活性氮与人类健康:急性和长期影响。Ambio:人类环境杂志科学通报,31(2):120-125。
    CrossRef
  66. Pope III, c.a, Burnett, R. T., Thun, M. J, Calle, E. E., Krewski, D., Ito, K., & Thurston, g.d.(2002)。肺癌,心肺死亡,以及长期暴露在细颗粒物污染的空气中。《美国医学会杂志》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8(9):1132-1141。
    CrossRef
  67. Falkowski, p.g., Fenchel, T., & Delong, e.f.(2008)。驱动地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微生物引擎。科学, 320(5879): 1034-1039。
  68. 世卫组织2001.世界卫生报告。瑞士日内瓦:谁
  69. 雷曼科娃,E.,萨维奇,H. M.,雷曼内克,M.,阿雷东多-希门尼斯,J. I.和罗伯茨,D. R.(1991)。墨西哥南部恰帕斯地区白斑按蚊和伪孔按蚊孳生环境因素与孳生关系的多变量分析应用生态学杂志, 827 - 841。
    CrossRef
  70. 腾,h·J。吴,y L, Wang s . J。&林(1998)。环境因子对台湾小按蚊(双翅目:库蚊科)幼虫丰度及季节消长的影响。环境昆虫学科学通报,27(2):324-328。
    CrossRef
  71. gimniing, j.e., Ombok, M., Kamau, L.和Hawley, W. A.(2001)。肯尼亚西部按蚊(双翅目:库蚊科)幼虫生境特征。医学昆虫学杂志生态学报,38(2):282-288。
    CrossRef
  72. 国家研究委员会(NRC)。2000.清洁的沿海水域。华盛顿特区:美国国家科学院nce。
  73. J. M. Burkholder(1998)。有害微藻和异养鞭毛藻在可持续海洋渔业管理中的意义。生态应用程序8(sp1)。
    CrossRef
  74. 科廷厄姆,k.l.,基亚维里,d.a.,泰勒,r.k.(2003)。环境微生物与人类病原体:霍乱弧菌的生态学与微生物学。生态与环境前沿, 1(2): 80-86。
    CrossRef
  75. Colwell, R.和Huq, A.(2001)。海洋生态系统和霍乱。在新出现的海洋疾病的生态学和病因学(页141 - 145)。荷兰施普林格。
    CrossRef
  76. 波宾克,R.,希克斯,K.,加洛韦,J.,斯普朗格,T.,阿尔科梅德,R.,安石,M.,…& Emmett, B.(2010)。氮沉降对陆生植物多样性影响的全球评估综述生态应用程序浙江农业学报,20(1):30-59。
    CrossRef
  77. 卡马戈,j.a.,和阿隆索,Á。(2006)。水生生态系统中无机氮污染的生态和毒理学效应:一项全球评估。国际环境科学通报,32(6):831-849。
    CrossRef
  78. 迪亚兹,r.j.,和罗森博格,R.(2008)。死亡地带的扩大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1(5):926-929。
  79. 唐尼,s.c.(2010)。海岸带和远洋生物地球化学上不断增长的人类足迹。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8(5):1512-1516。
  80. Gilbert, D, Rabalais, N. N., Diaz, R. J, and Zhang, J.(2010)。有证据表明,沿海海域的氧气下降速度比开阔海域要快。Biogeosciences农业学报,7(7):2283-2296。
    CrossRef
  81. Oczkowski, A, & Nixon, S.(2008)。营养物浓度的增加和沿海渔业的兴衰;对埃及尼罗河三角洲数据的回顾。河口、海岸和陆架科学环境科学学报,37(3):309-319。
    CrossRef
  82. 卡马戈,j.a.,和阿隆索,Á。(2006)。水生生态系统中无机氮污染的生态和毒理学效应:一项全球评估。国际环境科学通报,32(6):831-849。
    CrossRef
  83. Rabalais, N. N., Turner, R. E., and Scavia, D.(2002)。从科学到政策:墨西哥湾缺氧和密西西比河:密西西比河流域营养政策的发展反映了积累的科学证据,即氮负荷的增加是墨西哥湾北部缺氧恶化的主要因素。爱尔兰联合银行公告科学通报,52(2):129-142。
  84. Sinha, E., Michalak, A. M., & Balaji, V.(2017)。由于降水变化,富营养化将在21世纪增加。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报,35(6):457 - 458。
    CrossRef
  85. 格里格雷蒂,B.,布拉维,F.,比伦,G.,范·格林斯文,H.,卡多索,A., C., Thieu, V.,…&Johnes, P.(2011)。氮对欧洲水质构成威胁。
  86. Van Herk, c.m, Mathijssen-Spiekman, e.a.m, and De Zwart, D.(2003)。远距离氮空气污染对欧洲地衣的影响。的Lichenologist科学通报,35(4):347-359。
    CrossRef
  87. Vitousek, P. M.和Howarth, R. W.(1991)。陆地和海洋中的氮限制:它是如何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浙江农业学报,13(2):87-115。
    CrossRef
  88. Bobbink, R., Hornung, M., &Roelofs, J. G.(1998)。空气的影响一个€载氮污染物对天然和半天然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欧洲天然植被。生态学报,36(5):717-738。
    CrossRef
  89. Treseder, K. K.(2004)。一个元田间研究中菌根对氮、磷和大气CO2的响应分析。新植物学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32(2):347-355。
    CrossRef
  90. 佩恩,R. J.,汤普森,A. M.,斯坦登,V.,菲尔德,C. D.和卡彭,S. J.(2012)。模拟氮污染对石南小动物、中动物和植物的影响。欧洲土壤生物学杂志, 49: 73-79。
    CrossRef
  91. Bardgett, R.(2005)。土壤生物学:群落和生态系统方法。牛津大学出版社。
    CrossRef
  92. Velthof, G, Barot, S, Bloem, J, Butterbach-Bahl, K, de Vries, W, Kros, J,…奥内马,O.(2011)。氮对欧洲土壤质量的威胁。在欧洲氮评估(页495 - 512)。剑桥大学出版社。
    CrossRef
  93. Toet, S, Ineson, P., Peacock, S., & Ashmore, M.(2011)。臭氧浓度升高可减少泥炭地生态系统的甲烷排放。全球变化生物学科学通报,17(1):288-296。
    CrossRef
  94. Adhya, t.k., Pathak, H., Raghuram, N., &Abrol, Y. P.(2016)。南亚活性氮评估。
  95. Naqvi, s.w.a., Lam, P., Narvenkar, G., Sarkar, A., Naik, H., pratiharary, A.,…&Duret, M.(2018)。甲烷刺激了印度淡水水库中大量氮的流失。自然通讯生态学报,9(1):1265。
    CrossRef
  96. Kulshrestha, u.c, & Sharma, D.(2015)。印度大气尘埃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范围。印度地球物理联合会杂志19(2): 205 - 209。
  97. Singh, S., Sharma, A., Kumar, B., & Kulshrestha, u.c.(2017)。印度恒河平原城乡站点大气无机活性氮的湿沉降通量。大气污染研究科学通报,8(4):669-677。
    CrossRef
  98. Muhs, D. R., Bush, C. A., Stewart, K. C., Rowland, T. R., & Crittenden, R.(1990)。加勒比和西大西洋岛屿第四纪石灰岩土壤中撒哈拉沙尘母质的地球化学证据。第四纪研究生态学报,33(2):157-177。
    CrossRef
  99. Tiwari, R., Kulshrestha, uc, 2016德里(印度)特大城市上空大气尘埃中的活性氮种类。2016年3月18-19日在新德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举行的全国环境污染物会议论文集:影响评估和补救”(NCEPIAR-2016)。
  100. Kylander, m.e., Martínez-Cortizas, A., Bindler, R., Kaal, J., Sjöström, J. K., Hansson, S. V.,…&Mörth, c.m.(2018)。矿物粉尘作为北纬地区碳积累的驱动因素。科学报告8(1): 6876。
    CrossRef
  101. Dentener, F. J, Carmichael, G. R., Zhang, Y., leelieveld, J., and crutzen, P. J.(1996)。矿物气溶胶在全球对流层中作为反应表面的作用。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大气生物工程学报,21(6):1269 - 1289。
    CrossRef
  102. Calvert, J. G., Lazrus, A., Kok, G. L., Heikes, B. G., Walega, J. G., Lind, J., and Cantrell, C. A.(1985)。对流层中酸生成的化学机制。自然生物医学工程学报,317(6032):27。
    CrossRef
  103. 吴,P. M, Okada, K.(1994)。大气中粗硝酸盐颗粒的性质——单颗粒方法。大气环境科学通报,28(12):2053-2060。
    CrossRef
  104. Pakkanen, t.a.(1996)。粗颗粒硝酸盐气溶胶形成的研究。大气环境科学通报,30(14):2475-2482。
    CrossRef
  105. 汉克,M.,乌曼,B.,威克,J.,阿诺德,F.,和邦茨,H.(2003)。使用化学电离质谱法测量大气气相hno3和so2在MINATROC野外活动期间在蒙特西蒙。大气化学与物理科学通报,3(2):417-436。
    CrossRef
  106. 肥料统计,2015。印度肥料协会,新德里。
  107. Artz兽医,R, R·S。Carou,年代,肖,M,罗依,c . U。原子吸收光谱法,W。,……&侯,A.(2014)。降水化学和硫、氮、海盐、碱性阳离子、有机酸、酸度和pH值以及磷的沉积的全球评估。大气环境[j] .中文杂志,1993:3-100。
    CrossRef
  108. Singh, S, & Kulshrestha, u.c.(2012)。气体氨和微粒铵在印度德里的丰度和分布。Biogeosciences生物工程学报,9(12):5023。
    CrossRef
  109. 库尔什雷斯塔,c.c.,库尔什雷斯塔,M. J, Sekar, R.,萨斯特里,G. S. R.,和vairamani, M.(2003)。印度中南部城市雨水的化学特征。大气环境科学通报,37(21):3019-3026。
    CrossRef
  110. 库尔什雷斯塔,加州大学Mutius,, Reddy, l.a.k., Satyanarayana, J.,和Kulshrestha, m.j.(2009)。印度地区气溶胶主要化学成分的实时湿清除和降雨强度的作用。大气环境浙江农业学报,43(32):5123-5127
    CrossRef
  111. Kulshrestha, u.c., Granat, L., Engardt, M., & Rodhe, H.(2005)。印度降水监测研究综述——寻找区域模式。大气环境生态学报,39(38):7403-7419。
    CrossRef
  112. 丹德纳,F.,德雷维特,J.,拉马克,J. F.,贝,I.,埃克豪特,B.,菲奥雷,A. M.,……&劳伦斯,M.(2006)。区域和全球尺度的氮和硫沉积:一个多模式评价。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0(4)。
    CrossRef
  113. Singh, S., Gupta, G. P., Kumar, B., & Kulshrestha, u.c.(2014)。印度北部农村家庭使用传统炉灶和改进炉灶对室内空气污染的比较研究。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19: 1-6。
  114. Voldner, E. C, Barrie, L. A.和Sirois, A.(1986)。关于北美硫和氮氧化物干沉积的文献综述,重点是远程传输模型。大气环境(1967)20.(11): 2101 - 2123。
  115. Tiwari, R., Gupta, G. P., & Kulshrestha, u.c.(2016)。印度恒河平原热带特大城市夏季活性氮和其他无机物质的降尘通量。地球的相互作用农业学报,20(23):1-20。
    CrossRef
  116. Kumar, R., Rani, A., Kumari, K. M, & Srivastava, S. S.(2003)。印度中北部半干旱地区大气干沉降到自然表面的直接测量。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大气108 (D20开头)。
    CrossRef
  117. 库什雷斯塔。(2017)。印度地区主要Nr物种的大气排放和沉积评价InAbrol, y.p ., Adhya, t.k., Aneja, v.p ., Raghuram, N., Pathak, H., Kulshrestha, U.,…& Singh, B.(编辑)。(2017)。印度氮评估:活性氮的来源、环境和气候影响、管理方案和政策。爱思唯尔。
    CrossRef
  118. Kulshrestha, U, & Kumar, B.(2014)。气团轨迹和污染物的远距离输送:南亚湿沉降情景的回顾。气象学进展, 2014年。
    CrossRef
  119. Satyanarayana J. Reddy, l.a.k., Kulshrestha, M.J. Rao, R.N.和Kulshrestha, U.C.(2010)。西高止山脉生态敏感区农村地区雨水的化学成分和气团轨迹的影响(印度)。j .大气压。化学[j] ., 66: 101-116。
    CrossRef